小儿食管异物是因儿童喜将物品含在口中玩耍,误吞而造成食管异物。常见的异物为硬币、玩具、微型电池、别针、塑料盖、骨片、枣核等。
病例摘要:患儿女,2岁8月。主因“误咽磁铁6小时”入院
临床表现
绝大多数均有吞入异物的病史,吞入异物的患儿最初表现有咽部或食管明显的哽噎感,吞咽疼痛,流涎、进食困难、呕吐、拒乳。食管黏膜有裂伤时可吐出血水。小婴儿表现为哭闹,误吸及较大异物向前压迫气管后壁或异物位置较高未完全进入食管压迫喉时,致声音嘶哑、咳嗽、喘鸣,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预防:食管异物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应广泛地向父母及保育员进行宣教,主要加强婴幼儿看护。
1.3岁以下的小儿臼齿尚未萌出者,不应给以花生、瓜子、豆类及其他带核的食物。
2.不选择有“危险”的玩具给小儿,对于幼儿可能吸入或吞下的物品,均不应作为玩具。
3.在小儿进食时不要乱跑乱跳,以免跌倒时将异物吞入。
4.进食时不可惊吓、逗乐或责骂,以免大哭、大笑而误吞。
5.教育儿童要改掉口含笔帽、哨及小玩具等坏习惯。
6.危重及昏迷病人进食时,应特别注意,以防误吞。